English

驱散生命的阴影——肿瘤

2000-03-15 来源:生活时报 文/张绍国 蒋德英 我有话说

编者按:千百年来,人类一天也没有放弃对癌症的斗争。虽然迄今为止,人类还不能以胜利者的身份笑对癌症,但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终将战胜癌症。普及肿瘤知识,普及科学抗癌知识,对提高肿瘤防治水平,无疑具有重大意义。本报就这一话题采访了北京肿瘤医院康复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会主任委员——张宗卫研究员。

☆生存的敌人——癌症

什么是癌症?医学上把恶性肿瘤造成的全身性疾病称为“癌症”。恶性肿瘤以其低根治率成为人类生存的大敌。近年来,恶性肿瘤呈不断上升趋势,尤其以肺癌上升最快。估计到2015年,全世界肿瘤死亡人数可达900万,发病者达1500万,其中2/3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我国将占其相当大的比例。发展中国家肿瘤占总死亡人数的1/4,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而近年来由于人口构成中的老龄化进程加速,肿瘤问题更显突出。肿瘤都是癌症吗?

对此,张宗卫主任解释说: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繁殖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继续,这就靠基因调控来实现。另外人体细胞具有分化功能,因此才会分化成五官、四肢等。肿瘤是组织细胞的过度增生,自主性繁殖,不受基因控制。细胞的增生如果表现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出现分化倒退,就会形成恶性肿瘤。而良性肿瘤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经历癌前病变,也会转化成癌症。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细胞过度增生,诱发肿瘤的呢?

☆追本溯源——探询肿瘤的病因

肿瘤是一种基因性疾病,这一点已为人所共知。那么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是否会遗传呢?这是广大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一般说来,引发肿瘤的基因突变多发生在体细胞,因此不会直接遗传给后代。但如果是发生在性染色体上的点基因突变的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就会发生遗传。但这种遗传属于隐性遗传,当周围环境中的致癌因素诱发另一条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失活,即造成该基因的纯缺失,就会诱发肿瘤。可是现实中往往有爷爷辈与孙子辈患同一种肿瘤的现象,如拿破仑患有胃癌,他的孙子也死于胃癌。如何解释这一“隔代遗传”的假象呢?

张宗卫主任一语道破个中奥秘:癌症具有家族聚集性。往往一个家族的人,他们长期以来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是一样的。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习惯及不合理的膳食结构都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统计学显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存在着地域性的差别。据估计这与各地域居民的饮食喜好及生存环境有关。另据报道,70%—80%的肺癌是长期吸烟所致,吸烟与1/3癌症的发生有关,因为吸烟时吸入的焦油中含有多种致癌剂及促癌剂。胃癌主要与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摄入及盐的消耗量有关。膳食中三高一低(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素)及缺乏运动与肠、乳腺、胰腺癌上升有关。谷物消耗量的减少,酗酒、性紊乱、紧张亦都和肿瘤增加有关。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们指出癌症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

当然,癌症绝非单一因素所致,癌症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而引起的。其中涉及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力和环境因素,包括环境污染、致癌化学药剂的环境暴露及生物因素等。环境中的致癌因素一旦诱发人体细胞中的癌基因激活或抗癌基因失活,使其蛋白质产物表达异常,或病毒携带的致癌基因掺入正常细胞,并在细胞中表达产物,这些变化就意味着肿瘤已经发生了。

☆和生命赛跑,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恶性肿瘤真的是不治之症吗?这是患者及其亲人最关心的问题。根据对患者预后随访统计表明,1/3的恶性肿瘤可以早诊断,早治愈。宫颈癌、乳腺癌早诊断、早治疗,五年及十年的生存率均在90%以上。而良性肿瘤如果发生了浸润,患者预后就不理想。因此,肿瘤的早期诊断是治愈肿瘤的重要环节。目前肿瘤的诊断方法有内镜诊断、图像诊断、化学诊断、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图像诊断包括X光片、CT扫描、E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及放射性核素成像检查等技术。随着物理学科的不断向前发展,图像诊断仪也越来越先进,现在的螺旋CT扫描比CT扫描更迅速更清晰,让肿瘤无可遁形,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科技支持。但这种检测虽然方便却不经济,所以无法推广到对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检普查中去。目前较为方便且较为经济的早期诊断方法是在放射性核素检查中发展出来的放射免疫法,以血液中的肿瘤基因标志物做为观察指标,用免疫学方法测定,结合了免疫学的专一性及放射学的高灵敏性,对肿瘤的定性、定位能给出准确的诊断结果。而随着基因诊断的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常规检查,肿瘤启始阶段的早期发现将不再是纸上谈兵,然而在肿瘤治疗方面,张宗卫主任遗憾地表示:肿瘤的治疗没有跟上肿瘤诊断前进的脚步。但是早、中期的肿瘤只要诊断出来了,以现有的医疗措施是能治愈的,肿瘤分为四期,属于1—2期的肿瘤经过治疗,是可以痊愈的。

目前,肿瘤的临床治疗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五种模式:即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及中医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对于早、中期肿瘤而言,手术治疗仍为首选方案、治愈率高。放疗是继手术之后的第二种治疗模式。放疗主要针对癌肿做局部治疗,能缩小癌肿,对于对放射线敏感的早期鼻、咽癌有根治作用。化疗对消除癌肿虽有其行之有效的一面,但随之产生的毒副反应却对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因此目前蓬勃兴起的生物治疗正以其“完全缓解率”超过单纯化疗,并可消除化疗的毒副反应,展示了在不远的将来替代化疗的可能性。

生物治疗是在免疫疗法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生物治疗主要着眼于调动人体自身的抗癌能力、通过增强机体固有的抗癌机制而达到抑制、杀灭肿瘤细胞和根治肿瘤的目的,主要通过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临床上肿瘤有时自生自然消退,表明肿瘤细胞仍保留着向正常细胞分化的潜能,因而不是不可逆的,高度恶性的成神经细胞瘤有时分化成正常的神经节细胞。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癌细胞可出现向正常细胞方向的表型逆转。这就为生物治疗奠下了理论基础。

☆望闻问切中医药对癌的认识与处理

中医对癌的认识重视内源性因素,认为肿瘤的发病与情志内伤密切相关。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70%的肿瘤患者发病前有较长时期的精神抑郁状态。这一研究支持了中医的观点。另外,对患者预后随访统计也表明,越能保持心情开朗的患者,预后越好。中医抗癌治疗根据中医理论及辩证论治方法进行治疗,常以对患者的整体治疗为主。外用药则以癌肿局部为其着眼点,但其消除癌肿本身不如现有的一些西医方法。从中医的整体和局部结合治疗癌肿的看法出发,手术、放、化疗应和中医的整体治疗方法结合起来,以提高近、远期疗效。中药对治疗放、化疗副反应的原则是清热解毒、养阴生津、健脾和胃、补气益血、滋补肝肾。另外西医局部治疗癌肿的新技术,如放射结合介入治疗、在B超、CT的引导下对癌肿局部注射药物,亦可使用中药抗癌剂。当前对肿瘤的治疗提倡以外科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

☆坚壁清野癌症重在预防

癌症是人类生存的大敌,攻克癌症是人类的愿望。目前,越来越多的意见倾向于人类战胜癌症的根本出路在于预防。统计数字表明,80%的癌症是由周围环境因素引起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吸烟、膳食和相关因素(如体重和体力活动),以及工作环境和其他地方性的致癌因素。因此,如果人们能不吸烟、选择适宜的膳食、从事适度的体力活动,以及尽量减少对不良环境因素的暴露,就有很大可能避免癌症的发生。因此,就人群而言,大部分癌症都是可以预防的。专家估计:通过戒烟、选择营养平衡膳食,再加上适度的体力活动和维持适宜的体重,并持之以恒,则可使当前人类的癌症减少30%—40%。

膳食预防癌症最好选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各种蔬菜、水果、豆类以及粗加工的主食。植物性食物应占据每天饭菜的2/3以上。少吃牛、羊、猪肉等红肉或这些肉加工成的食品,红肉每天的摄入量最好不超过90克,可以选择鱼、家禽代替红肉。限制高脂食物,特别是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选择恰当的植物油并节制用量,最好少吃油炸食物。盐日平均消耗量最好控制在6克以下。烹制食物的方法最好用煮、蒸、炒,少用烤、炸、薰等手段。食物贮存最好用冰箱保鲜。

张宗卫主任强调:防癌膳食指南归纳起来就是:食物种类要多样化;蔬菜水果要经常化;饥饱要适当;油脂要适量;粗细要搭配;食盐要限量;甜食要少吃;饮酒要节制。

☆一线曙光,肿瘤根治前景瞻望

人类战胜癌症的根本出路在于预防。目前已经证实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可以早诊断、早治愈,还有1/3的癌症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终将有根治的希望,展望21世纪,国际抗癌联盟理事中国医学科学学院一位博士生导师目前表示,手术、放、化疗之类的传统手段,不可能带来根治癌症的突破,人类征服癌症的希望在于新的手段,特别是分化诱导和基因疗法,1995年7月,第十九届国际化疗大会上,著名肿瘤化疗专家,法国的Montagnie和美国的Gallo指出,“肿瘤治疗最可能的突破点将由对疾病的生物学过程有深入了解的人取得。”随着人类基因图谱发展得越快,对肿瘤细胞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越深入,根治肿瘤是可能实现的,而细胞分化诱导剂很可能21世纪于根治癌症上率先取得突破。

采访最后,张宗卫主任强调指出:对肿瘤产品的宣传要慎重,消费者不要盲目相信广告,尤其是标明抗癌协会推荐的广告,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会,目前没有推荐和监制过任何抗肿瘤产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